English

无悔的选择

1999-10-14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朱伟光 通讯员 李立家 我有话说

梁军是共和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。半个世纪过去了,当年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如今已年逾古稀:“我一生感受最深的是选择了农业机械化,走这条路我无怨无悔……”在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家中,老人忆起往事,感慨万分。

梁军出生于黑龙江省明水县一贫苦人家,艰苦的环境磨炼了她坚毅的性格。1947年5月,17岁的梁军参加了革命,来到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德都县萌芽乡村师范学校。在这所半耕半读的学校里,梁军认识到,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,她立志刻苦学习,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。

“我是1948年开始学拖拉机的。”有一次梁军看了苏联影片《巾帼英雄》,深受其中女主人公安格妮娜的影响。安格妮娜会开“火犁”(当时对拖拉机的俗称),战争爆发后,她领着全村男女打游击,为祖国战斗,这使梁军感动得落泪。从此,她梦想着当一名女拖拉机手。1948年2月,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安开办拖拉机手训练班,梁军第一个报了名。刚刚过完春节,梁军和其他两位男同学带着行李,顶风冒雪,走了100多里,从德都赶到北安。当时,70多名学生中只有梁军是女的,训练班只有男寝大铺,她就自己找个住处。倔强的她想尽办法克服种种难题。通过两个月的刻苦学习,她不仅学会了开“火犁”,而且还可以检修了。当她跳上德国的“兰斯”,第一次跑起来的时候,心里呼喊着我可以像苏联女英雄一样,开着拖拉机驰骋在祖国的北大荒,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了。

开荒的那段日子,梁军永远记得。她说:“艰苦的环境能磨炼人的意志。忆苦思甜,我真正地感觉到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!”1948年的夏天,梁军他们吃白水煮土豆,睡地窝棚,在荒无人烟的野草岗上昼夜开荒。梁军倒夜班,从晚六点干到第二天早六点。荒野地里蚊子多,她的手、脚、腿被蚊子叮咬得没有好地方,小腿已经化脓流血,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好。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,他们坚持开荒2000多公顷,并在机械作业中节约油料数千斤。

梁军的事迹于1949年3月在《黑龙江日报》、《东北日报》宣传报道后,一时产生强烈反响。1949年10月,在共和国诞生的礼炮声中,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12月,她作为亚洲妇代会的代表来到北京,第一次看到天安门。1950年9月,她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,去北京参加会议,见到了毛主席。

在梁军的影响下,上海、内蒙古、延边等十余名女青年纷纷赶来参加机械化垦荒。共和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就这样诞生了。1951年10月,梁军被送到农业部办的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学习,第二年转入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。1957年,即将毕业的梁军响应国家号召,回到密山指挥开荒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,她带领官兵开荒2000多公顷。后来,梁军先后任黑龙江省农机研究所副主任、哈尔滨市香坊区农机局副局长、市农机处副处长等职,在农机岗位上一干就是40年。

梁军离休已有10个年头了。老人身体硬朗,思维清晰,谈吐间透着一股精神劲儿。“这么多年,我什么也不信,只信共产党,是党给了我一切。”梁军逢人便讲。刚离休时,她总是闲不着,单位有事,农机处领导总会找梁大姐商量商量,同时,她还担任着许多社会团体的名誉职务。

梁军欣慰地告诉记者:40年来她与农机结下不解之缘,只要有机会,就想到机场路走走,看看路旁的农机公司、农机研究所、农机学校等,这些都是她当年领着大家在一片荒地上干起来的。1995年,洛阳拖拉机厂50年厂庆和百万台“东方红”拖拉机下线剪彩,把梁军请了去。她坐在崭新的驾驶室里,好像又找到了当年的感觉,她说:“那一刻,我感到很幸福。”

梁军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。老伴王作之离休前是哈尔滨市政工程设计院院长。三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,梁军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